此外,近年来多场严重自然灾害(如2008年特大雪灾、512大地震等)与电网停电事故(如河南电网2006.7.1停电事故、海南电网2005.9.26停电事故等)对我国电网的防灾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由电能质量问题引发的供电中断也屡见不鲜。
陕煤率先与十二五的发展大思路相吻合,已经融入到了飞速发展的浪潮,而科技实力则为陕煤迎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到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记者刚刚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陕煤化集团(下称陕煤)技术工程中心申请的国内发明专利 一种制取丙烯的方法 (申请号为 200710177402.9 )日前顺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实质审查,喜获发明专利授权,标志着陕煤在丙烯制取技术上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悉,国家能源局已经根据十二五的相关要求,对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能源科技等行业发展做出了相应规划,有知情者透露,科技创新将作为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重点。据了解,目前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板块正在紧张筹备中,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计划再创 120 亿元新高。陕煤副总经理张福来表示,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号召,在跨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2011 年,仍旧按照以科技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继续推进,如今刚刚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授权,正是集团公司沿科技创新之路向十二五迈进的良好开端,今后,还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据了解,陕煤在机械制造以及粉煤催化干馏、煤焦油综合利用、矿井安全治理等项目工业化试验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还有一些科技成果已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十一五 期间,陕煤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长,科研领域硕果累累。
事实证明,资源型企业只有走科技创新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华业地产在公告当中提到的涉矿原因或许道出了所有中小房企的苦衷,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日益紧缩,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受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公司为改变当前以房地产为单一业务存在风险的局面,积极寻求在新行业的利润增长点,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5月份精甲醇生产企业单位数为173家,本月产量为1694114.76吨,累计产量为8188790.29吨,本月同比增长20.04%,累计同比增长21.68%
而中国煤炭产量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需求,前4个月全国原煤产量11.2亿吨,同比增长11.1%,作为长期制约中国煤炭供应的瓶颈,运输问题也在逐步缓解。中国煤电比例超过70%,基于国内需求的增长和国内外的价差,在2009年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当年煤炭进口1.266亿吨,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煤炭进口国,去年继续大幅增加至1.648亿吨。前4个月,中国进口褐煤达到765万吨(海关统计的煤炭进口数据并不包含褐煤),同比大幅增长27.9%,主要是从印尼进口。与此同时,印度动力煤需求强劲,韩国的需求也在明显增加。
国际煤炭供应日趋多元化。根据澳大利亚气象局的预测,太平洋盆地的拉尼娜现象继续减退,所有计算机模型显示到南半球进入冬季时,天气状况将恢复到中性态势,出现极端天气的频次将明显减少,因此澳洲煤炭近期再次遭遇洪水的概率较小。
动力煤和炼焦煤协议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二是自然灾害频发,哥伦比亚、南非、俄罗斯都因天气问题影响煤炭出运,特别是澳大利亚东部遭受50年一遇的洪水灾害,随后的大雨又延缓了生产的恢复,导致煤炭供应出现短缺。而且,在铁矿石、炼焦煤年度定价相继改为季度定价之后,动力煤合同价格也将面临季度化,金融属性的增强将使动力煤价格偏离供需的基本面。受地缘因素和基础设施限制影响,蒙古煤炭主要出口至中国,也正因为地缘因素和基础设施限制,相比其他国家,蒙古炼焦煤价格相对较低,与澳大利亚炼焦煤相差超过100美元/吨。
由于日本煤炭进口比例接近20%,成为全球第一大煤炭进口国,去年进口煤炭1.81亿吨,占全球煤炭贸易量的近20%,但日本大地震给日本的煤炭需求造成较大影响。今年以来,国际煤运市场的演变也是跌宕起伏。从动力煤来看,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南非理查兹港和欧洲三港煤价较前4个月的价格高点普遍下跌10美元/吨左右。一季度澳大利亚BJ动力煤离岸价格平均值128美元/吨,同比涨幅接近30%。
但由于澳洲整个煤炭供应链限制,不足以支持煤炭出运的大幅增长,而且部分煤炭出产仍未恢复正常,因此下半年澳洲的煤炭出口数量仅恢复到略高于正常水平的状态,全年动力煤出口预计仅比去年增加200万吨,炼焦煤出口则将同比减少500万吨以上。加上日本主要煤炭接卸港之一的仙台港遭到严重破坏,煤炭接卸能力下降。
东京电力公司的火电厂主要分布在东京湾沿岸及仙台,由于发生爆炸,宣布因不可抗力暂停部分煤炭的接收。供需展望近期随着美国第二轮货币刺激政策结束的临近,美元指数迅速回升,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应声回落。
主要煤炭供应国增量有限。但受制于价格因素,增量难以明显提高,预计全年动力煤运量增长仅为2%左右,炼焦煤运量仅勉强略高于去年。但这种局面在今年发生了逆转,中国煤炭进口出现断崖式下跌,大量进口需求转向内部需求。而且除美国煤炭出口能有明显增长之外,其他长距离出口地区增量有限,煤运周转量也难有明显改善。不仅在澳洲,在世界很多地区均是如此,对特殊天气条件下的煤炭生产构成了巨大威胁,这自然成为推高煤炭价格的重要因素。日本和中国煤炭进口需求增加抑制煤炭价格下跌空间。
日本钢厂生产也受到大地震影响,相应地减少了炼焦煤需求。今年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通胀严峻政策紧缩的宏观基本面,频繁爆发的自然灾害,大力控制运输权的矿业巨头,高居不下的大宗干散货价格,金融属性明显的FFA市场,活跃度明显下降的期租交易,创造历史纪录的新船交付,这些因素构成了干散货运输市场低位运行的主因,导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的二次探底,造成四大船型的明显倒挂,挫伤了船东的市场信心,更明显增加了干散货船公司的经营困难。
今年煤炭价格不断攀升,一度接近历史新高。一季度日本煤炭进口环比略有下降,4月份进口1290万吨,同比大跌11.8%,二季度煤炭进口也将明显下跌。
根据印度煤炭部发布的最新预测,印度2010―2011财年煤炭需求量估计约为6.74亿吨,而国内的煤炭产量为5.62亿吨,供需缺口超过1亿吨。纽卡斯尔动力煤价格最高136.3美元/吨,同比涨幅43%。
由于传统的煤炭矿区大部分处在地势低洼地带,缺乏地理上的多样性,导致煤炭供应受天气影响巨大。二季度炼焦煤协议价格330美元/吨,较现货价格高出10美元/吨。日本有10大电力公司在强震中受损,最严重的是东京电力公司和东北电力公司。整个一季度煤炭进口量3270万吨,环比下降24.8%,价格因素是主导煤炭贸易逆转的直接因素。
值得关注的还有蒙古的煤炭出口,蒙古炼焦煤资源丰富并且价格相对较低。动力煤供应量1.526亿吨,环比下降2.2%。
中国电力供应形势严峻,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水电跟不上供应,三峡大坝的水位也降到正常发电所需以下,为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价格因素也有利于中国煤炭进口的回升。受亚太地区供应紧张影响,加上美元贬值使美国煤炭更有吸引力,一季度美国煤炭出口2260万吨,环比增加640万吨,创下20年来历史新高。
尽管美国煤炭出口大幅增加予以弥补,但一季度炼焦煤供应量仍未达到5000万吨,同比下降9.5%,环比下降14.8%。从炼焦煤来看,目前价格较前4个月的高点下跌30~40美元/吨。
造成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受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美元急剧下跌,全球通胀预期增强,在货币因素的支撑下以原油、煤炭为主的能源商品普遍大幅上涨。哥伦比亚目前遭受寒流袭击,已影响到开采和运输环节,如果继续发展,今年煤炭产量增长将无可能。同时由于煤炭货源的供应紧张,澳洲煤炭供应商优先考虑日本、韩国这类长期协议客户的需求,中国进口商灵活的现货交易模式,很难争取到货源。同时在航运里程上对巴拿马型船市场给予一定的支持(美国煤炭需要超过45 天才能运到亚洲)。
韩国一季度煤炭进口2610万吨,同比增长16.7%,创下新高。澳大利亚50年一遇的洪水导致供应紧张,国际油价持续震荡上扬和美元持续走弱导致煤炭价格居高不下,中国国内供应增加和价格高涨导致煤炭进口大幅下降,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和核危机导致日本煤炭需求一度陷入停滞,而美国煤炭出口则达到20年来的历史新高。
2月份煤炭进口仅676万吨,降幅47.6%,为2009年4月以来月度进口最低水平,3月份也不足1000万吨。炼焦煤的平均价格285美元/吨,并一度达到350美元/吨的历史高位。
总而言之,在供应改善、价格调整、传统旺季到来的背景下,国际煤运需求将有望改善。市场回顾供应面紧张导致煤价大幅上升。